水东蜜枣水东蜜枣盛产于安徽宣州素有“枣乡”之称的水东镇。早在300多年前水东青枣即以个大、核小、皮薄、肉厚、脆甜而闻名于世。经加工制成的蜜枣具有糖份重、色面好、晶亮通明、甜香可口、贮存时间长等特征,素有“天香枣”之称。其“金丝琥珀枣”不只热销国内市场,并且远销东南亚及欧美40多个国家和区域。水东镇是闻名枣乡,水东蜜枣已有300多年的加工前史。因为共同的土壤、气候条件,使水东区域成长的青枣具有非常共同的优秀质量,加上数百年的加工前史经历,构成的完好工艺,使水东蜜枣质量超群。水东蜜枣个大、核小、皮薄、肉厚、脆甜,形色俱佳,甜美爽口,养分丰厚,属补养佳品。清初闻名诗人施润章(1618-1683)在《割枣》一诗中吟颂道:“井梧未落枣欲黄,秋风来早吹妾裳。含情割枣寄远方,连绵堆叠千回肠。”水东蜜枣前史上曾为贡品,早在上世纪就远销东南亚、欧美20多个国家,久负盛名,举世闻名。相传早在明末清初,水东镇便开端加工蜜枣,至今已有四百年前史。听说,开端制造蜜枣的人,是徽州一个聪明的和尚,他来“江南佛国”水东镇从事佛事活动,发现水东的枣子特别多,并且质量也好,便想带些回去。但鲜枣不宜保管,所以想出用蜂蜜煮枣的办法,便于寄存。这一办法很快被水东人学会了。后来水东人又将青枣用刀切上细纹后再煮,这样里边也能进糖,里外相同甜,便构成了金丝琥珀蜜枣。所以至今制枣的用具称号中,仍与释教有关,如盛装浆枣的用具分别叫“和尚帽子”和“托篮”(为寺庙里悬吊香炉所用)。原先煮枣只用蜂蜜,后来中外互易商货,“洋糖”传入,便改用结晶性强的粗砂糖替代,但蜜枣的称号却沿用至今。水东蜜枣集数百年的制造经历,构成了独具一格的传统特征与风味。向来按制造办法与个头巨细,水东蜜枣分七个等级,特级叫“天香”,去核装心,风味特佳,以下顺次叫天元,提顶、超蛋、顶面、大面、蛋面,制品蜜枣色如琥珀,金黄锃亮,核肉清楚,通明感强,外观扁平,个头匀称,幽香扑鼻,松软可口。因为质量上乘,曾被列为“贡品”。水东蜜枣的加工工艺非常考究,每年处暑前后,青枣泛白老练,枣厂开锅,繁忙的制枣时节便开端了。青枣采下后,须经分拣、切开、拣切、淘洗、糖煮、养浆、稀烘、挤工、老烘、拣板等十道工序。清初闻名诗人施润章曾在他的《割枣》一诗中写道“含情割枣寄远方,连绵堆叠千回肠”,形象地描绘了制枣的情形。经现代科学检测,水东蜜枣含有18种微量元素和20种氨基酸及丰厚的维生素,是果中珍品,对增强人体免疫功用、推迟变老和医治高血压、动脉样粥硬化有必定效果